什么是反式脂肪?
反式脂肪又称反式脂肪酸,是一大类含有反式双键的脂肪酸的简称。
众所周知,肥胖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,而脂肪又是让人变胖的物质之一,如何控制住脂肪的摄入很关键。我们平时摄入的脂肪,既有动物脂肪,也有植物脂肪。
不同的脂肪来源,对人体的影响也不一样。把脂肪作为一种物质拆解开看,其主要是由脂肪酸和甘油组成。脂肪酸有饱和的,也有不饱和的。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因为化学结构的不同,再分成顺式和反式两种。
反式脂肪酸有天然的,也有人造的。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多存在于各种奶制品中,人造反式脂肪酸则通过植物油的再加工来获取。由于反式脂肪有独特的风味,且能增加食物口感、延长保质期,因此在很多种食品中都会添加,如饼干、面包、蛋糕、巧克力等。
哪些食品内反式脂肪酸含量较多?
反式脂肪酸在天然食物中较少,主要来自氢化油。凡食品标签配料表中标注“氢化植物油”“起酥油”“植物奶油”……而且没有明确注明花生油、菜籽油、棕榈油等的,基本就是氢化油,这类食品主要有:
脂肪含量高的面包:起酥面包、丹麦面包、奶油面包等。
油炸食品:麻花、油条、汉堡、月饼、方便面等,还有一些零食,比如膨化食品、薯条薯片、江米条等。
高脂肪零食:饼干、泡芙、薄脆饼、油酥饼、蛋黄派或草莓派、奶油蛋糕、奶油夹心饼等。
以“植脂末”或“奶精”命名的食品:咖啡伴侣、珍珠奶茶等。
反式脂肪可谓美食背后的健康杀手。
学界的共识是,反式脂肪不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,对健康有明显的潜在危害。研究证实,它会增加人们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。据世卫组织估计,每年有50多万人因摄入反式脂肪而死于心血管疾病。
医学相关研究发现,反式脂肪会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,同时还会提升甘油三酯和脂蛋白的水平,同时它还能降低起保护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水平,会让血小板更加黏稠,容易形成血栓,导致心脏病等。相比其他食物,反式脂肪会带来2倍、3倍,甚至是4倍的严重危害,导致心脏病发病率升高。
有必要把反式脂肪酸清楚干净吗?
少吃反式脂肪肯定没有错,但是一丁点也不吃几乎做不到,因为牛羊制品和奶制品里就有。反式脂肪对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积累的结果,只要不多吃,对健康的风险是可控的,关键是要控制量。
为避免过量摄入反式脂肪带来的风险,2003年,世界卫生组织已建议反式脂肪的供能比应低于1%,这对于一个每天需要摄入2000千卡能量的成年人来说,大约相当于吃2.2克反式脂肪。也就是每个成年人每天摄入量不可超过2.2克。
如何降低反式脂肪?
1.控制植物油的使用量
虽然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含量比黄油、奶油低不少,但是中国人吃奶油、黄油少,吃植物油多,因此中国人要注意控制烹调中植物油的使用量。
2.学会看食品配料表
氢化油脂在标签配料表中常见的“马甲”包括:氢化XX油、部分氢化XX油、XX起酥油、人造XX油、麦淇淋、植物黄油、酥皮油等,消费者尽量避免购买配料表中包括有上述成分的食品。
3.避免油温过高
烹调时,应避免油温过高和反复煎炒烹炸。油温应控制在150℃~180℃。
4.点心换成粗粮饼
反式脂肪酸在甜点中很常见,如曲奇饼、牛角包、蛋挞、奶油蛋糕等。建议自制麦饼等粗粮饼替代酥皮点心,不含反式脂肪酸的同时还能补充膳食纤维。
5.酱料自己做
沙拉酱、花生酱等酱料也是反式脂肪酸大户,加工制作时往往加入氢化植物油,令酱料浓稠香滑。可以用酸奶代替沙拉酱制作果蔬沙拉。自制油醋汁,一勺芝麻油或橄榄油,搭配半勺醋。
6.炼乳替代咖啡伴侣
咖啡伴侣是反式脂肪酸的“重灾区”,配料中的奶精(植脂末)就是以氢化植物油为主要原料的物质。市场上常见的“二合一”或“三合一”速溶咖啡含不少反式脂肪酸,不推荐购买。
瑞回春推荐您饮用更健康的多菌茶哦~~